展覽圍繞着香港城市景物的描繪。
‘看風景時,我們總是旁觀,遙遠的帶着距離而不知道身處其中。’
這次展覽描繪的不是遠處風景,不是視線未能負擔神聖的距離。這是2019年至2021年香港獨有的風景。這個景物成為一種記憶,我們身處其中並且成為風景的一部份。看見的景物,是一種表象,覆蓋我們內部風景的日常,在繪畫中,游離的手勢,讓我們撥開一層的遮蓋,我們把景物的距離貼近至皮膚上,溫度成了四季,傷口成為河流。我們需要在這城市風景找一個出口,從日常框架中流出。
社會的拆解重組,帶來了改變,這是一種集體揭視,形成一種集體傷口。我們直接面對社會不同群體的對立戰鬥,新的社會結構形成。「在表現上藝術作品將自身揭露為社會的傷痕;表現是其自主型態的社會酵素。」 [1]
作品其中的靈感來自班雅明在《歷史哲學論綱》 一文中提及保羅‧克利(Paul Klee, 1879-1940 ) 的畫作《新天使》[2] 的描述。新天使站在當下,背向未來,面向過去層層堆積的歷史廢墟,期待救贖的降臨。救贖就在當下,站在當下回顧過去歷史和傷痕的碎片,從過去種種醒悟過來,轉化過去的記憶碎片,以反射出閃閃靈光。[3] 作品期望展現出新天使看到的香港景像,例如建築物,自然環境等,結合想像抽離這熟悉的結構,帶有熟悉的陌生感,象徵性的建築物以及符號,使用流動抽像的形式打散,象徵與符號在形象的破壞上,得以重獲自由。我們觀看香港,又聯想到香港以外的。
[1] 阿多諾著。《美學理理論(上冊)》(台北:美學書房,2000 年)。 第353頁
[2]《新天使》(Angelus Novus). 水彩(Watercolor)31.8X24.2cm, 耶路撒冷的以色列博物館(The Israel Museum, Jerusalem).
[3] 王人英 (2010)班雅明筆下的新天使密碼 《世安美學論叢系列 2008-2013:在現代性的廢墟上》第3頁 https://reurl.cc/m9eG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