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色透過人的眼睛發掘出來,構成一種連結,當我們去看風景時,其實是被風景包圍著…我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夠形成一個『地方』,讓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能夠透過作品得到連結。」

李柏萱

李柏萱

李柏萱(L4-05)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系,從事藝術創作,常用媒介包括插畫、漫畫、版畫、書刊製作及塑膠彩繪畫等等。大部分靈感題材取自她平日生活的真實情境和觀察,期望透過創作細膩地記錄感受,並為生活增添想像。

「景色透過人的眼睛發掘出來,構成一種連結,當我們去看風景時,其實是被風景包圍著…我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夠形成一個『地方』,讓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能夠透過作品得到連結。」

《Sunset》
圖片提供:藝術家
《黃埔往北角船上》
圖片提供:藝術家
Q1. J

對你而言,版畫和其他繪畫媒介最大的分別是甚麽?作畫時有沒有哪些題材最你特別喜歡?

A1. PH

我本身喜愛畫畫,而且對於扁平(Flat)、壓縮、簡單與笨拙的線條和圖像感興趣。版畫本身的特性就是這樣,無論哪一種版畫,我們都需要事先準備好圖像,再通過特定程序去製作。它的製作程序就是它的限制,你需要知道如何配合它的規矩和限制,同時做到自己喜歡的效果。例如凸版畫的顏色需要將顏色分開處理,而不像繪畫般直接得出效果——雖然要比起繪畫,版畫需要構思多一步,但這種做法能夠做到獨有的簡約感覺。版畫不完全像直接繪畫般自由,不過它的限制就是它的特色,也是我喜愛這媒介的地方。

我的題材主要是源自生活,通常基於自己的觀察,或從自身經歷與感受延伸出畫面。具體來說,我大部分作品會有「人」的存在。到了大學三、四年級以至近期,我開始發掘「景色」,我仍然重視人,而景色是透過人的眼睛發掘出來,構成一種連結,當我們去看風景時,其實是被風景包圍著。這是帶著溫暖和觸動的畫面,所以除了人以外,景色和物件這類題材也會不時出現。

Q2. J

你畫作的主題有時會牽涉社區新聞,你覺得自己是否容易被別人經歷觸動,甚至身同感受的人?

A2. PH

我覺得是的,無論是社區新聞,或是我身邊的人和故事,我都頗容易身同感受,並被真摯經歷觸動。當身邊的人分享他/她的處境,我未必每次也能夠透過言語去讓對方知道我明白,但我能夠感受到,因此自然地我會透過創作去安放那些人、社區、社會、世界帶給我的感受,而且用作品回應。

我本身有畫插畫,很多時候創作的出發點是源於我感受到其他人的內心,或者我自己的遭遇。畫畫的動機是源於我希望將我感受到的、以及我如何去消化整個感受,藉著畫作傳遞予對方。我希望閱讀的人知道他不是自己一個面對,而是有人也感應到他們的感受。

《Reading》

圖片提供:藝術家

Q3. J

近來生活中有甚麽事/有趣現象令你覺得可以成爲引起共鳴的創作元素?

A3. PH

最近與幾位夥伴一起策劃漫畫作品及展覽,我當前最渴望放入作品的元素是香港景色。這是一個離散時代,這幾年香港充滿轉變,一部分人選擇到外地短期或長期居留,同時亦有些人無法再來到香港。

我想說的不是關乎敏感的政治話題,而是純粹對於地方的情懷。生於香港,我們有許多人生故事都在這裡發生,如果有朝一日要離開這地方,我固然是充滿不捨的。我能夠代入人們身處異地的心情,所以想以香港景色作為今次漫畫作品的場境,好好整理和保存在這裡的生活,也是讓讀者透過閱讀再次感受這座城市運作中的一面。同時,我覺得向前走是一件好事,因此想將那份喜愛和牽掛放進書籍作品裡,然後像行李一樣帶到不同地方,將在這裡經歷的一切化為生命滋潤。

Q4. J

你出版的Zine《夜歸少年》的意念是如何開始的?出版路上遇到最大的挑戰是甚麽?

A4. PH

我不是一個想要強調自己存在的藝術家,卻希望別人透過作品能夠看到更深遠的東西。於是大概是從大學畢業之際開始有合辦雜誌的想法,因此成立了小型藝術雜誌《夜歸少年》,著手建立一個交流平台,既讓創作人刊登作品,亦透過訪談讓人側面認識他/她。希望各人藉著刊物互相切磋,並有所獲益,我自己的作品也會在雜誌中出現,一同參與這場交流。雜誌能夠建立一個空間,讓人親身閱讀和感受藝術作品,同時更立體地認識到創作者本人、他們帶著甚麼經歷,從而塑造出眼前的作品。

製作每期途中也有遇上不少挑戰,令我比較深刻的是排版上的。排版直接構成閱讀體驗,例如文字不能太冗長,亦需要在視覺上預留空間讓讀者感受,甚至讓人讀起來是有驚喜,每一部分都需要恰到好處,需要從犯錯中學習。

《安身之處》

圖片提供:藝術家

Q5. J

你認爲做zine和藝術創作有相似的地方嗎?

A5. PH

Zine是藝術創作的一種,但比起純粹創作更講求實際上的操作,包括排版、印刷、出版和宣傳等等。

相似的地方在於兩者也很自主,創作動機可以很純粹,不必想得非常完整,有初步想法就可以開始,並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式將它呈現出來。

Q6. J

未來期望在創作和出版路上達到甚麽目標?

A6. PH

創作方面,我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夠形成一個「地方」,讓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能夠透過作品得到連結。這需要更定時、更有規律的創作量,以及堅持不懈的精神,也就是我希望達到的目標。

出版方面,我會專注於《夜歸少年》的製作,以十期為目標,希望基本上能保持內容有質素和有足夠份量,進而接觸更廣闊的創作人和讀者群,與更多人分享這個製作。

《跑步遇見黎根》系列

圖片提供:藝術家

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