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甚少以中西媒介概念去劃分藝術媒介,反而視『水墨』為一種藝術語言去表達自己對周遭事物觀察和反思,這會來得自然和舒暢。」

鄧啟耀

鄧啟耀

鄧啟耀(L4-08)在2010年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榮譽)文學士,現於香港中文大學修讀藝術碩士課程。創作圍繞城市生活中人與大自然的的微渺關係。曾在瑞士、日本、台灣作藝術家駐留計劃。其作品更見於德國、瑞士、日本、中國、台灣和香港的各個藝術館、藝術機構和畫廊。他亦是Affordable Art Fair 2023的JCCAC駐村藝術家之一。

浮島(《天空之城》)(2022)
圖片提供:藝術家
浮遊(《幽靈公主》)(2022)
圖片提供:藝術家
飛行艇(《飛天紅豬俠》)(2022)
圖片提供:藝術家
JJCCAC
T鄧啟耀
JJCCAC
Q1. J

你可以分享你的作品有甚麼個人特色嗎?

A1. T

我的水墨藝術創作經常結合不同媒介,例如:錄像、聲音、裝置和跨媒體表演。

T鄧啟耀
Q2. J

近年作品風格有甚麼改變?

A2. T

近年,我一直以製作地圖形式表現地緣政治、社會文化景觀和城市面貌的議題。特別在《印象紀錄》系列、《口袋公園》系列、《聽得見的城市》系列去探討香港的城市景觀、歷史建築和公園研究,展示背後殖民化、城市化,以及對特定歷史事件的記錄。

《口袋公園》系列——Tai Wo Street Playground(2018)
圖片提供:藝術家
《口袋公園》系列——Dominion Garden(2018)
圖片提供:藝術家
《口袋公園》系列——Queen's Road East/ Swaton Street Sitting-out Area(局部)(2018)
圖片提供:藝術家
《口袋公園》系列——Queen's Road East/ Swaton Street Sitting-out Area(局部)(2018)
圖片提供:藝術家
《口袋公園》系列——Dominion Garden(局部)(2018)
圖片提供:藝術家
Q3. J

你覺得以中國畫描繪西方景物有沒有產生出一種化學作用?而且能呼應香港中西合壁的文化特色?

A3. T

我甚少以中西媒介概念去劃分藝術媒介,反而視「水墨」為一種藝術語言去表達自己對周遭事物觀察和反思,這會來得自然和舒暢。

Q4. J

從你的旅遊經驗,哪個城市的規劃做得最好?(綠化面積、動/植物種多元化、建築設計、與大自然融合,環境質素等)

A4. T

對於我來說,瑞士蘇黎世比較貼近我的喜好和性格,因為我比較喜歡大自然和豐富的歷史建築群。然而,這不是去評定城市規劃好壞的準則,因為城市規劃在某程度上是表現著當地的文化和特性,因其設計的目的可能是就著人民的需要或改變人民生活的習性出發,使城市的面貌改變而漸漸帶出其獨有的特色,所以每個地方在我的經歷中都是獨特。

《聽得見的城市》系列——虎豹別墅(2019)
圖片提供:藝術家
《聽得見的城市》系列——東蓮覺院(2019)
圖片提供:藝術家
《聽得見的城市》系列——香港大學(2019)
圖片提供:藝術家
《聽得見的城市》系列——大館(2018)
圖片提供:藝術家
《聽得見的城市》系列——坪洲(2018)
圖片提供:藝術家
Q5. J

你是否注重作品中所使用的媒介(或多媒體)?未來還會作出甚麼新嘗試?

A5. T

我會就著不同的主題去選取不同的藝術媒介,因為它不只是一種工具,亦是一種語言與自己或與別人溝通。

Q6. J

未來會把發展重心放在哪方面?

A6. T

我未來會把重心放在「學習」方面,學習更多不同的創作媒介和知識。

香港動植物公園(2020)
圖片提供:藝術家
維多利亞公園(2021)
圖片提供:藝術家
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