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君怡
山水畫的題材多為花鳥蟲魚,你的作品繪畫對象則有所突破,為何有此想法?
山水畫總是給人一種老土、沉悶的感覺,某程度上是因為畫面與現實脫離,當中的現實包括當下視覺經驗和社會環境。但事實上,山水畫的發展與社會密不可分,亦不只是傳統技法上的表現,例如宋代所發展出的巨碑式山水畫,是文人畫家通過描繪自然的有序世界,來回應五代十國後的混亂社會,是一種理想世界的呈現。創作應與當下現實有所聯繫,所以我會把生活中的視覺經驗與作品結合,例如郊遊時看到的涼亭、路牌、香港海域出現的船隻、燈塔等加入到山水畫當中,以各種元素拼湊成故事,抒發個人感受的同時亦會回應當下的社會問題。
從你的作品中,似乎有一些浮世繪的影子,可以分享一下你的作品風格及演變嗎?
說的浮世繪的影子,應該是葛飾北齋的《神奈川沖浪裏》這幅畫對我的影響較大。中國傳統山水畫中比較少著墨於描繪或捕捉水的各種形態,尤其文人畫,更多是用留白、或只用簡單線條的方式去表現水,以有形的山與無形的水來突顯虛實之間的關係。而我的作品畫面一向較少留白,甚或傾向填滿,正如我們生活的現實世界都被各種資訊和娛樂充斥沒有一絲歇息的空間;利用線條表現水的各種姿態,例如以大浪營造出不安的情景,打破山水畫中的寧靜感覺,讓觀眾置身於危險當中。相比起呈現一個理想的形而上世界,我更希望以山水畫呈現屬於這個時代和地方的故事。
山水畫對你來說有何意義?
由臨摹的方式開始學習山水畫,其實由一開頭並沒有很喜歡這個藝術形式,總覺得與現實脫離,以各種技巧拼湊出一張看似傳統的繪畫。直至一次在日本的船上眺望遠方島嶼,發現樹林的紋理,一條一條覆蓋在島上,就如山水畫中的各種皴法,第一次理解古人如何用毛筆去呈現自然,才開始對山水畫產生興趣,希望藉此描繪我所看到的景色。後來我發現山水畫隱藏各種密碼和故事,以山和水含蓄或隱晦的表現個人對事物的看法與情感;所以,現在山水對我而言,是一種視覺語言,間接與觀眾溝通的方式。
除了專注繪畫之外,還對哪種藝術形式有所涉獵?
除了平面繪畫之外,我更希望把我的創作延伸,以裝置藝術的方式呈現,利用空間、物件、讓觀眾看到這種傳統繪畫主題的可能。
在2月的展覽《翔之詩》中將會重新展出作品《荒島》,《荒島》加入了裝置藝術的元素,用更當代的方式呈現水墨畫。這個意念從何而來?
《荒島》是一系列共19件以裝置形式呈現的繪畫作品,畫上描繪了19個香港海域中沒有公共渡輪前往的荒島,並以綠色的燈從後照射,像是一個又一個的舊式閉路電視。荒島都被描繪在絹本上,這種材質不但讓畫面更透光,網狀的表面,加上燈光後更像是電腦螢幕中所顯示的像素。作品想表達的是無處可逃的監視,手機、相機、無人機、各種鏡頭在21世紀似乎避無可避,像古人般隱居山林的生活變成幾乎不可能的事,當這些無人荒島,都被攝在鏡頭底下,證明我們的一舉一動都被觀看和記錄當中。
未來有否其他創作計劃或動向?
我沒有一個很確實的創作計劃,因為它都源自於我的生活,源自於我周遭所發生的事。當我有情緒有想法想表達,就會以創作的方式與人溝通,而所謂的當代就是說今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