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畫的過程中尋找靈感同時亦會從自己最深刻印象的事物出發,反覆觀察所紀錄的影像,發掘當中的個人情感,這樣的創作過程相當難忘。」

劉婉婷

劉婉婷

劉婉婷(L3-05A)畢業於香港藝術學院與墨爾本理工大學合辦之藝術文學士學位課程(主修繪畫)。現時以繪畫和素描為創作媒介,作品傾向探討具象與抽象在現實和虛實之間的可能性。近年積極參與多個聯展,並獲得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高美慶教授發展基金支持,在元創方舉辦首個個人畫展(2021)。劉氏亦是Art Napping藝術團體的創辦人之一,團體以壁畫美化社區計劃為主要發展。

「畫畫的過程中尋找靈感同時亦會從自己最深刻印象的事物出發,反覆觀察所紀錄的影像,發掘當中的個人情感,這樣的創作過程相當難忘。」

《Where is Your Home》
圖片提供:藝術家
圖片提供:藝術家
《Where is My Home》
圖片提供:藝術家
Q1. J

你的作品當中常會出現樹木,有甚麽原因嗎?樹木給你怎樣的感覺?

A1. R

我愛好大自然風景,遠足是我的興趣之一,亦是創作靈感來源。每次遠足或踏足未曾到訪的地方,我也會拍照紀錄。回望日常累積下來的照片,發現大部分也圍繞樹木,甚至以樹木為焦點,久而久之成為我創作的素材之一。樹木予我安全感,同時充滿神秘感、獨具靈性。
有一次赴北京駐留,無意中於城市之中發現一個隱蔽森林,森林裏樹木高大,而且擺放著許多物件,包括床、被鋪、車輪、梳化等,物件依附於樹木下,彷彿樹木能與人溝通、和人的生活用品同樣重要。我希望透過畫作表達這種虛幻神秘的感覺,令觀者不論身處任何空間,均有樹木伴隨左右。

Q2. J

在紙上繪畫和畫壁畫有甚麽技巧上的分別?你較享受哪種創作媒介呢?

A2. R

於畫布或畫紙上創作,多從個人角度出發,較為隨心所欲。透過反覆勾畫的草圖、拍照紀錄生活景物,以不同元素或媒介試驗亦無不可;色調運用的自由度高,筆觸手法厚薄不一,畫面變化彈性靈活,亦可混合具象與抽象的風格。

壁畫創作則多由客人角度出發,按客人要求訂立設計,而且壁畫主題內容需要先決定風格和畫法,選擇適合的圖稿才能塗畫於牆身。故此未必能沿用到自己固有的創作手法與筆觸習慣,某程度上也局限了成品的個人創作色彩,甚至是以壁畫形式臨摹已有的畫作。大部分時間只能按客人要求完成作品。但畫壁畫過程中會接觸建築物料和工程方面相關的知識,包括批灰、鏟牆、準備保護油和底油,以及操作升降台等高空工作儀器。而且面積壁畫大,甚至能達至一條公路天橋的範圍,起稿的時候需要很多工具輔助,過程艱辛和花費時間體力。

論舒適程度當然在紙上繪畫較享受,能安靜舒服地聽住音樂畫畫;但畫壁畫則充滿挑戰,完成作品的成功感卻令人無比享受。

圖片提供:藝術家

Q3. J

你是否樂於經常研究和嘗試各種繪畫技巧?過程中有沒有甚麽難忘經歷?

A3. R

是的,我用於創作上的繪畫技巧不止於畫布和塑膠彩,處理草稿或速畫的過程亦會用不同媒介物料處理技法和筆觸試驗。包括用牛油紙拓印物件、以電腦試驗色調效果、以相片的影像拼砌、於畫中加入不同混合劑(稀釋與快乾物料或砂);除使用畫筆,更會以調色刀作畫筆,或使用噴壺等。更會參考不同畫家或藝術家(包括PeterDiog, David Hockey,和楊東龍)的作品。參觀畫展時,留意到畫風獨特的藝術作品,我亦會以拍照形式紀錄畫中有趣的部分。

畫畫的過程中尋找靈感同時亦會從自己最深刻印象的事物出發,重重覆覆觀察紀錄既的影像,發掘當中的個人情感,這樣的創作過程相當難忘。

Q4. J

相比海外藝術家創作的壁畫,你認爲本地壁畫有何獨特之處?

A4. R

本地壁畫獨特之處是人與人之間,甚至整個社區的連結關係,因香港地少人多,反而讓壁畫造就本地文化、活化重建概念、美化公共環境。當見到畫像出現在不同餐廳、公路、樓宇外牆,而壁畫内容圍繞居住地方的歷史,就會產生共鳴和歸屬感。海外藝術家創作可能比較自由,能隨時隨地塗鴉牆身、任意更改壁畫內容,圍繞表達訴求或生活社會問題。但每次這些壁畫很快也會被下一位藝術家重新塗鴉。此外,香港公共地方隨意塗鴉為犯法行爲,所以畫壁畫前也要經過一輪審核。

Q5. J

對公共藝術有何看法?覺得香港的公共藝術發展如何呢?

A5. R

對於公共藝術,我所認知為包括雕塑、裝置、壁畫、行為藝術等等,皆是透過越多要與人互動和合作,從而用不同形式、媒介或物料表達作品概念和內在意思;從而成就紀錄當時社會的歷史價值。所以公共藝術的對象不分老少,任何身份地位階級的人也可以參與藝術創作,或成爲藝術品的一部分。 而香港公共藝術發展方面,我相信一直有一群處於不同年代的老中青藝術家,為自身創作以藝術融入社區的持續理念為主,透過藝術作品說故事。
事實上政府對藝術家支援仍未能全面補助,大部份本地藝術家身兼數職,這行業要以興趣成為職業,對藝術家來説甚具挑戰。每年的藝術畢業生中不乏高質素畢業作品,但如果不一直努力開源,便無法提供資源創作更好的作品,這是每位藝術家現實中面臨的相同問題。以現在香港公共藝術發展的走向在我看來,將來令一群創作者更難生存或更難被發掘。人們往往只會記住突出的作品,卻容易遺忘藝術背後的原創者。

圖片提供:藝術家

圖片提供:藝術家

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