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米衣碎條的形態很有中國畫線條的美感,和我喜愛的國畫線條很配合,因此我便開始用粟米衣做飛天。

左燕芬

左燕芬

大半生從事藝術工作,加上其豐碩的遊歷,從水墨的線條,連結粟米衣的纖維線,從作畫的水份,流向粟米衣的乾濕,能夠掌握到不同媒介的特質,造就作品顧盼古今,讓左燕芬樂在其中。

左燕芬現任L2-03白盒藝坊的總監,主力水墨畫創作及粟米衣娃娃。1975年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藝術系畢業2008年為首批進駐香港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之藝術家之一,成立白盒藝坊,主力推廣水墨畫敎學。2016年創立白盒之友藝團,每年舉辦海外會員作品展及文化交流活動。

近期展覽有《翃》左燕芬粟米娃娃作品展 (2022),現正於JCCAC藝術節2022設主題展覽【訪古‧講古】。

【藝述家の企劃!】— 左燕芬

JJCCAC
Jor左燕芬
JJCCAC
Q1. J

於早年藝術教育研究及推廣,有何得著?

Jor左燕芬
A1. Jor

早年我重點做中國水墨教學的推廣,寫中國畫課程和辦香港視藝誌。給中小學老師開班,辦「龍的傳人龍的心」國畫教學成績展覽。主要是打好基礎教育中國畫教學。現在看到幼稚園,小學的學生國畫展覽多了,而且不是臨摹老師或名家作品,而是畫學生們自己的題材,是有些進步。

左燕芬的水墨作品

圖片提供:藝術家

Q2. J

創作媒介上從水墨轉為近年採用粟米衣,為何會有此轉變?

A2. Jor

這是一個偶然的轉變。2003年沙士我到了前南斯拉夫探親旅行,買了10多個粟米娃娃回來做紀念品送給親朋好友。從而開始思考這粟米衣作為創作的可能性。到2013年退休,再去塞爾維亞旅行,在素人藝術館內又再看到粟米娃娃。回港後開始和一群朋友一起試做,日積月累便做了9年,做了今天的大批古今中外題材的粟米娃娃。其實同時間也還常在歐遊期間以水墨即席寫生,畫過梵高之旅,西西里之旅,敦煌之旅等長十多米的水墨手卷。

Q3. J

粟米衣有何特別之處?

A3. Jor

粟米衣這物料有明顯的纖維線,像縐布。乾濕狀態不同,濕後可以舒展闊度,在它半乾濕的時間內可塑性較高,在控制水份方面像我畫國畫時有點相像,濕時定型,乾後便不會變。這是它的特色,能掌握到特質,創作時便有很多樂趣。

置身於自然的粟米娃娃
Andy Chau攝影
置身於自然的粟米娃娃
Andy Chau攝影
Q4. J

2019年首創粟米衣敦煌伎樂飛天,甚麼促使你以粟米衣與敦煌文化結合?

A4. Jor

2018年大圍的香港文化博物館和敦煌之友合作舉辦了一個很大型的展覽,「數碼敦煌-天上人間的故事」。陳淑蕙老師為我們白盒之友導賞。之後這群朋友就邀請陳老師帶領我們去敦煌莫高窟參觀。

2019年我和白盒之友一班朋友跟隨陳淑蕙老師前往莫高窟參觀了五天。期間我在石窟裡感受最深刻的是壁畫的豐富歷史題材,技法多姿多彩,真的是個文化寶庫。壁畫上的飛天飄帶形態不就是我眼前的粟米衣碎條嗎?於是我便做了個粟米飛天來了。粟米衣碎條的形態很有中國畫線條的美感,和我喜愛的國畫線條很配合,因此我便開始用粟米衣做飛天。

粟米飛天娃娃

圖片提供:藝術家

Q5. J

之前曾到訪意大利、塞爾維亞展覽,有甚難忘事情可以跟我們分享?

A5. Jor

在意大利和塞爾維亞辦展覽有許多令人難忘的事。去年夏天在塞爾維亞我們去了兩個市政府畫廊巡迴展出。白盒之友在皮洛特市的畫廊展出已有多年經驗。米蘭的展場是在著名的米蘭公墓(素有免費的戶外雕塑博物館之稱)的旁邊一個保育建築物,像JCCAC一樣前身是一間工廠廠房,生產蒸汽火車部件的。廠房巨大,四邊是建築物,中間是空地。除了本地觀眾外,來參觀的外國人也不少,墨西哥、俄羅斯、日本和中國的留學生,更有來自吉爾吉斯足球隊員,他們的面孔細看各有不同,真體會到米蘭的國際性。

「翃」 - 左燕芬粟米娃娃個展

圖片提供:藝術家

Q6. J

為何會觸發你帶領學生和藝術家到敦煌?

A6. Jor

香港文化博物館和敦煌之友2018年辦的數碼敦煌展覽觸發我們要前往敦煌的決心。感謝陳淑蕙老師不辭勞苦,為白盒之友開講座,讓我們先學習然後才去敦煌參觀。她讓我們認識了敦煌的守護者-常書鴻先生的故事,認識到接受西方文化的先導者如何珍惜自己國家的文化寶藏所以我也希望讓更多人認識敦煌,保護敦煌藝術文化,學習世界民族融和的歷史。

【JCCAC藝術節2022】主題展覽:訪古.講古

合辦︰JCCAC、白盒藝坊、白盒之友

Q7. J

即將於12月舉行的JCCAC藝術節中將會有你的主題展覽,可以告訴我們更多關於展覽「訪古.講古」的內容嗎?

A7. Jor

「訪古.講古」就是一個講故事的展覽,講每個創作人心裡所感所思。訪古不單是敦煌,是每人的傳統文化滋潤他人的創作靈感。我們看過敦煌、巴爾幹的拜占庭還有意大利文藝復興的壁畫,三者之間的異同是個有趣的研究命題。所以我們邀請了塞爾維亞一些藝術家和的學生提供作品參展,也邀請了米蘭幾位藝術家說他們的故事。前往敦煌學習了敦煌壁畫的香港年輕女生余志雯就直接以在敦煌所學的方法物料摹畫了最美的觀音,除了展出作品外還為我們作兩場示範。塞爾維亞的藝術家的作品中,也有摹畫拜占庭壁畫的天使像。盧世強先生他那個佛像提高雙手找自己的頭,他的頭或許在大英博物館,法國吉美博物館或西方某個博物館或收藏家手上!李慧嫻女士的作品令我想起敦煌壁畫裡墮入河中的一群人。意大利藝術家Erica 用米來做了一個人群,所有人都是笑臉,只有其中一個是哭臉。我自己就想像飛天那麼自由飄逸,所以就做粟米伎樂飛天。飛天的影子,靜中有動,動中有靜,更顯翔空飛舞氣派,相信會引來不少飛天愛好者呢!參展58人各人表現手法不同,還是由觀眾親身體會吧!

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