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於我是說故事的媒介,亦是記錄生活的日記。

圖章佬江凱勤(L5-17,外號風燭散人)

 

江凱勤
外號風燭散人

刻章琢句,咬文嚼字;迷信學術,癡情篆刻。圖章佬江凱勤(L5-17,外號風燭散人)執迷於隻字片語與對稱美學,並透過語言藝術對抗語言暴力。他雕章「字」得其樂之餘,也能「賣藝求榮」。

先後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系及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管理系,江氏以漢文化為藍本,在傳統篆刻藝術上呈現當代人文氣息。

 

JJCCAC
K江凱勤
JJCCAC
Q1. J

如何展開圖章佬生涯?

 

K江凱勤
A1. K

全職當圖章佬之前,我曾從事文員、公關、藝術行政和電台節目助理等職位。篆刻本來只是興趣,代客雕章亦只為「賺外快」,但後來發現打工完全得不到成就感,更經常質疑自己的價值,倒不如花時間在篆刻上,努力練功。從篆刻中獲得的成就感是驅使我堅持下去的原動力。

相比金工等媒介,篆刻更容易上手,工具亦較簡便,因此適合欠耐性的我和那種隨興的生活節奏。我的強迫症亦正好符合講求對稱與工整的篆刻。

 

《魚目混珠》
耳環 | 銀、珍珠、膠珠
2020
壓角 1
社區藝術計劃
2018
壓角 1
社區藝術計劃
2018
Q2. J

篆刻對你的意義……

 

《喜喜喜》

2018

 

A2. K

篆刻於我是說故事的媒介,亦是記錄生活的日記。我有一個朋友經常遲到,我便弄了「滴答」二字的印章,每次等她時,我就不斷蓋這印章記錄時間,像儲印花,集齊一百個就要她請我食飯。

另外,我和姊姊的關係非常差,對於她對我的語言暴力,我總會以作品回應。例如有次她叫我閉嘴,我便取三緘其口的「緘」字作印,讓「緘」像咒語一樣重複出現在紙上。

閒時我也喜歡製作印章送給朋友當禮物,當中以「食字」居多,例如:把「Ceci」翻譯成「是詩」(少女心事總是詩);為名為「施如」的朋友送上「泉湧」(思如泉湧)。

 

《癡情司》

2020

 

《書蟲 – 撲火》

肖形印10枚、
《金閣寺》 三島由紀夫
2018

 

Q3. J

篆刻有哪些特點和趣味?

 

A3. K

篆刻可以有很多變化,類似字體和商標設計。其有趣的地方在於它不單看一字一詞,而是注重整體畫面,營造字與字之間的張力及言語不能表達的視覺效果和氣氛。以六面印《六合》為例,印文是:純、素、明、清、潔、樸,呈現十字架的畫面,暗諷追求意識上的潔癖,雙手卻不免弄髒。

製作篆刻是在創作一件創作工具,而雕章與蓋印各自都是一種創作。

 

Q4. J

你的作品與傳統篆刻有何相異之處?

 

A4. K

我的作品相比傳統篆刻多了一分實驗性和玩味。最近,我為浸大視藝院的首飾展覽「漁珠餘寶」製作了一系列篆刻耳環。作品啟發自戲曲故事《追魚》,以篆書「魚」字形態作一雙耳環的主幹,並各自鑲嵌外觀不全的本土珍珠和金玉其外的外地「假珠」,命名為《魚目混珠》。

我亦借用中國畫以印章來「壓角」以示作品完成的傳統來作街頭藝術,將「壓角」圖章變成透明貼紙,隨意標貼,騎劫人家的塗鴉作品。

 

《魚目混珠》

耳環 | 銀、珍珠、膠珠
2020

 

《魚目混珠》

耳環 | 銀、珍珠、膠珠
2020

 

Q5. J

你與蒲窩青少年中心合作的社區藝術計劃「佛都有火與悲從中來」的理念是甚麽?

 

A5. K

這計劃的目的是希望可以幫助年輕人釋放負能量,同時正視語言暴力。我把收集箱放置於各機構,分兩個階段收集大家的紙箋(題目分別為聽過最難聽的話與最能鼓勵自己的話),我把收集到的所有「難聽的話」於展覽「招魂」中展示,並歡迎曾經寫下「難聽的話」的人取回「鼓勵的話」,帶來情緒上的轉化/昇華。

「招魂」的靈感來自我的紙紮世家。小時候,我的偶像是殭屍道長林正英。放學後,我會到父母的紙紮鋪幫手摺衣包、分金銀衣紙。我應該是從那時學會靠雙手養活自己。

 

《招魂》

社區參與創作
一千張紙箋、裝置
2019

 

Q6. J

收集來的紙箋當中你認為最難聽的話是……

 

A6. K

「我後悔當時奉子成婚生了你」,語言/家庭暴力是一個我希望打破的惡性循環。

 

Q7. J

可以與我們分享其中的故事嗎?

 

A7. K

《喜喜喜》這件作品源於我聽說三人拍拖、同居的故事。因此我把一般婚禮的紅雙喜改成「三喜」。

 

Q8. J

可以告訴我們更多關於你將在元創方舉行之個人展覽「如果我是癡情司」的內容嗎?

 

A8. K

我會有這展覽構思是因為經常有癡男怨女找我為他們雕章作定情信物,因而從旁得知他們的愛情故事或道聽途說不同的愛情觀。

另外,逛街時,我居然發現了這塊林黛玉葬花圖案的玉石,雖然「老土」,但我還是把它買下來。原本打算刻上「賣身葬花」,但後來想到印鑑是身份的代表,「中二病」*發作,便拿它自製「癡情司」印鑑,自命為《紅樓夢》中所載的仙人癡情司。

我的確是一個癡情、偏執的人。讀書時,我會拿直尺不斷在格仔紙上連起對角線。《書蟲》也是執迷狀態下的成品,我製作了十枚飛蛾肖形印,在閱讀三島由紀夫的《金閣寺》時,在所有以「火」為部首的字上蓋印,喻意飛蛾撲火。

除了印鑑,展覽作品亦包含戲曲詩句,嘗試透過詩的語言說印鑑的故事。

 

《書蟲 – 撲火》

肖形印10枚、《金閣寺》
三島由紀夫
2018

 

篆刻於我是說故事的媒介,亦是記錄生活的日記。

 

 

Q9. J

如何鑑賞篆刻作品?你又如何看待中國傳統文化?

 

A9. K

篆刻作品除了著重手工的精細,也看構圖的精闢,能否發揮字的優點。名家印譜中,我最喜歡的是陳巨來,他的作品線條均稱,字修長高貴,弧度與對稱也是完美,而且我欣賞他有膽識白手做360度的字體款式。

其實香港還有不少篆刻大師值得大家學習,例如:浸大的劉澤光博士和西泠印社社員鄧昌成老師。

我在浸大曾修讀戲劇,亦曾在戲曲公司工作,發現不少外國人對《紅樓夢》竟比莎士比亞的著作更感興趣。因此,與其追求西方文化,我認為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並善用到藝術創作上以發揮自身的優勢,才是最好的策略。

*源自日本的網絡流行術語,泛指一種自我認知心態,用以形容一些經常自以為是地活在自己世界或作自我滿足言行的人。

 

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