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媒體創作能把版畫延伸到更闊的層面,為作品帶來更多面向,有此機會絕對是好事。」

黎小威(L6-02)

黎小威(L6-02)

黎小威(L6-02)在作品中主要使用現成煙花圖像,以版畫和裝置藝術的形式呈現。他的藝術實踐專注於在後殖民香港的背景下探討自我身份認同問題。目前,他正在這一主題下研究後殖民問題,並在他的項目中利用各種版畫材料和概念來探索相關主題。

黎氏是一位藝術家和藝術教育工作者。他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獲得藝術學士學位及視覺藝術教育文憑,隨後在皇家藝術學院獲得版畫碩士學位。黎主要使用木刻版畫,並以版畫、流動影像和視頻的形式展示作品。他的作品曾在國際上展出,包括倫敦Bow Arts的《In Transition》(2025)、倫敦ASC畫廊的《After》(2024)、倫敦Soho Revue畫廊的《A Curious Cloud》(2024)、全球設計畢業生展(2023)、胡列治當代版畫博覽會(2023、2024)以及IMPACT 11國際版畫會議(2021)。目前,黎在香港教育大學文化與創意藝術系教授版畫課程。

《Firework 02》

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Q1. J

獨版絲網印刷與一般絲網印刷有什麼異同?版畫創作中最大的挑戰和樂趣又是什麼?

A1. A

獨版絲印版畫和絲印版畫基本上使用相同的絲印工具,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可以製作的版次。獨版絲印版畫強調獨幅,且不需要感光材料製版,只需將顏料直接塗在版上,再用刮刀刮壓,每次只能製作一個版次,印製獨一無二的畫。相對而言,絲印版畫可以印製多幅,複製的一樣的圖像,但製版過程需要上感光材料、曬網、沖洗等,製成遮擋鏤空效果。

版畫創作的挑戰在於需要耐心,因為在創作過程中需處理繁複的程序,並且印製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失誤或失敗,需不斷調整才能達到理想效果。雖然這是很大的挑戰,但製作版畫的過程對我而言就像烹飪一樣有趣。先設計好食譜,然後使用不同的方法、工具和材料來製作。完成作品後有強烈的滿足感,而且每次都能創作出不同的作品。

Q2. J

創作前你會先想好作品中各種顏色的配搭還是即興發揮?試過完成後與想像中很大偏差嗎?

A2. A

我一般會計劃好顏色,但也會留空間給自己接受意外的驚喜效果;通常不會讓作品與想像中的效果有太大偏差。

《Firework 03》

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Firework 06 》

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Q3. J

傾向選擇在現實中本來鮮明突出、對比度和飽和度高的事物作為創作主體嗎?還是傾向賦予事物新的色彩/姿態/屬性?

A3. A

我的創作主體根據生活經驗而定。創作之前,我不會刻意選擇那些本來鮮明突出、對比度和飽和度高的事物作為主體。相反,當釐清主題後,我會尋找合適的主體來表達。當作品能展現出另類的角度,包括色彩、姿態和屬性時,這往往是意料之外的驚喜。

Q4. J

畫框設置也屬於你創作的一部分嗎?會否特意選取或加工畫框?

A4. A

我會刻意選擇不太具裝飾性的畫框,以使觀眾能專注於作品的內容。

《Firework 09》

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Firework 08》

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Firework 07》

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Q5. J

如何看待展出空間與作品的相互配合?

A5. A

我覺得作品展示空間可以提升作品的層次及其被觀看的方式。除了場域特定藝術作品外,其他作品一般不會以展出空間作為創作的出發點。展出空間通常在作品完成後才會決定,但如果展出空間設計得當,則可以創造一個敘事,既能為觀眾提供有趣的觀賞方式,又能呼應或強化作品的主題。

另外,以我的煙花系列作品為例,我認為展出空間的大小會影響觀眾觀看作品的感受。我的作品由一條條線組成,若距離太近會造成模糊的形狀,難以看清。若空間較大,觀眾站在適當距離觀看,則會感到比較清晰和舒服。此外,我也希望觀眾能從作品中體驗主體、空間和主題之間的關係。

Q6. J

如何因應不同創作主題選擇呈現的媒介?還是習慣先選擇想嘗試的媒介,再找主題?

A6. A

版畫有四種,每種都有其獨特之處以及多種延伸的創作方法,涵蓋不同的概念。根據不同的創作主題,我會選擇不同的版種或概念來呈現作品。我傾向於以創作主題為優先,進行研究後再尋找合適的媒介來執行主題。其實,我覺得這並沒有先後對錯之分,只是個人的習慣問題。

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