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恩兒(L4-14)
你涉獵多種創作媒介包括素描、油畫、錄像及裝置藝術等,你最喜歡/擅長哪一樣? 為什麼?
若要只挑一種媒介,我會選擇素描;因為我較擅長觀察及捕捉物件的輪廓與型態。若說比較喜歡觀賞的作品類型,則較偏向油畫與裝置類作品,最近也對攝影作品頗感興趣。
你如何因應不同創作主題去選擇呈現的媒介?還是你先選擇想嘗試的媒介再找主題?你又認為跨媒體創作產生什麼相互的作用?(如視覺及聽覺上)
初期創作的時候(約2019至2022年),較傾向因應創作主題決定使用的媒介。其後發現自己對於不同物料或媒介的理解並不足以達到想呈現的視覺效果,因此透過摸索與實驗油畫、錄像等媒介的各自特質後,選擇不再限制選擇主題與媒介的先後順序。我認為每個媒介都有自身的臨界點與延伸,跨媒介創作應能促成不同媒介互相配合、令所呈現的效果强度遞增,而非導致不同媒介被相互限制。
你的一系列作品表面上看似毫無關連,但其實都以日常物件(object)作為主題,它們之間有什麼共通性/關注點?
我關注社會與人類的固有認知如何為物件塑形,同時如何被物件塑形。
你聚焦探討物件(object)本身的存在意義及被人賦予的功能性,你如何將作品中的「物件」及現實中的「物件」連結?兩者是否因此產生了不同的意義/功能?
我不會強調作品中物件與現實中物件的連結。
我的作品大多為與物件相關的圖像,它們會基於觀者的生活經驗引起共鳴,進而指向現實的參照,但我認為作品與現實有一定距離,兩者意義並不完全相通。
你會形容你的作品是靜態還是動態?是寫實還是虛構?為什麼?
我認為偏向靜態,且兼備寫實與虛構。曾與一位從事策展的朋友談及我的錄像作品給她一種很強烈、類近於觀賞我其他油畫畫作的感覺,這是我以往沒有特別意識到的特質。
你認為「當代藝術」與一般「日常紀錄」的分野是什麼?
「當代藝術」如其名,帶有時間的逼切,反映急速變化的世界中各種複雜議題。而正因「當代」一詞包含範圍甚廣,故我認爲「當代藝術」與「日常紀錄」間的分野或許難以被清晰準確描寫。無疑現今藝術大多走向日常化;藝術的確源於日常生活,但兩者間不應被畫上等號。若只是單單模仿現實——側重於重覆日常而不經理解及深思熟慮——那很可惜。興許如此,能在紀錄日常中加入自身的美學價值判斷,或透過日常語言進行思辨以令「習慣」或「慣常」變得生動的好作品還是不乏其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