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快樂能得到明白和關心而非被忽略,快樂自會悠然而生。」

陳家儀

陳家儀

陳家儀(L8-11)是香港插畫師和兒童繪本作家。她於2014年創作了「小半」這個角色。小半是一個微胖、圓臉的害羞女孩。她努力擁抱恐懼和自己的不完美,慢慢地變得勇敢和喜歡自己。

陳氏於2021年取得英國劍橋藝術學院兒童繪本插畫碩士,著有繪本《快樂畫框》和《我變成了手機星人》她的夢想是透過繪畫去跟世界分享她的想法,連結不同生命。

《孩子應該在玩耍》
水彩畫、岩彩、木顔色
42cm X 29.5cm

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Q1. J

令你從其他領域轉至藝術創作並選擇從事插畫和兒童繪本的契機是什麼? 何時發掘到這方面的興趣或才能?

A1. K

我從小就很喜歡繪畫,卻一直都不覺得自己有天份。成長路上比較壓抑和追求平穩、喜歡「跟大隊」,所以高中都沒有選修美術。大學修讀數學、其後從事商業分析的工作,心底裏卻總是有股強烈的不滿足和不安份。決定重拾畫筆,創作了「小半」這個角色;也在這歷程中奠定自己的基督教信仰,並從此篤信繪畫是上帝給我的禮物與使命。現在回想起來,這便是我轉換行業的重要契機。

Q2. J

英國留學的經驗對你創作上有何啟發?

A2. K

英國留學時修讀了兒童繪本插畫碩士;最大的得着是慢慢學會好繪本的定義,如何展示訊息而非述説訊息。此外,多看不同插畫師的作品,從中學習獲取啓發同時不被過度影響致失去自我。我在鼓勵下大膽探索新的物料,更跟隨直覺繪畫。

回港後我嘗試在創作上注入新風格,例如用有限配色作畫、也試過把小半的膚色留白……但有些客戶或支持者未必習慣、覺得不及以往的畫風溫暖,我也正在轉變和受眾的角度之間努力取的平衡。

《墓園》

水彩畫、岩彩、粉彩和木顔色
42cm X 29.5cm

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黃昏裏的麻雀》
水彩畫、膠彩、油粉彩、油粉彩單印
42cm X 29.5cm

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Q3. J

「小半」這個名字代表什麼?這個人物是你自身個性和經歷的投射嗎?小半和你本人又有什麼相連和相異之處呢?

A3. K

「小半」的「半」是一半的半,寓意如果人不夠自信,便只能活出和享受到生命的一小半。小半絕對是我的投射,我小時候也相當沒有自信,比較膽小害羞;小半分擔我的恐懼與渴望,我藉着她訴說了很多故事和想法;但她畢竟也只是個小女孩,比我更單純。此外,無論遇到甚麼不開心的事,當我有力量拾起畫筆繪畫小半的時候,都是我有力氣去面對自己的時候,所以她更代表有力量、盼望、單純美好的我,卻又不是我的全部。

Q4. J

著作《快樂畫框》中的紅色畫框如何構思而成?它代表著什麼?

A4. K

《快樂畫框》是我於2019年修讀兒童繪本碩士課程時創作的繪本功課。那時英國常常下雨、很少陽光,特別使我掛念香港的人和事。那時候很多人都不快樂,我便想創作關於尋找快樂的故事。記得當天我要與導師相約分享繪本故事初步的構思,但在會面前一小時腦內仍一片空白。我到校園的圖書館坐下等待,視線不經意落在圖書館的窗框,突然靈光一閃:不如畫一個能令人變得快樂的魔法畫框吧!最後便促成故事中的紅色畫框。紅色畫框未必真的有魔法,它卻代表着人們的共同希望,相信未來會更好的信念。

《快樂畫框》

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哭泣的早上》
水彩、木顔色
48cm X 20cm

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我的自由意志》
水彩、木顔色
42cm X 29.5cm

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Q5. J

你作品中的場景多見室外,大多為自然環境,選擇繪畫這些場景有特別原因嗎?平日的你也較喜愛戶外嗎?

A5. K

我自己也沒有為意,也許我潛意識渴望不受綑綁,嚮往自由吧。我也喜愛戶外和大自然的,很喜歡陽光,覺得被陽光照射下的受造物都特別美麗,有時看着看着也會覺得感動,可能經歷的事多了,便更容易被平凡自然的事物觸動,但我其實很怕曬。

Q6. J

你如何看待「心靈雞湯」這個形容?你喜歡別人以此形容你的作品嗎?

A6. K

單看字面的理解,如果我的作品能夠讓一顆受傷的心感到被明白,或令一顆膽怯的心得到鼓勵,能夠如此「撫慰心靈」當然讓我快樂和感動。但如果這個形容詞同時意味著過於「正能量」、過於「罐頭」、過於「夾硬」,這些我都在創作時刻意避免。大多數情況下,尤其是自發創作的作品,當中訊息都是源於對生活的真切理解和感受,有著相當時間的經歷。我想刻意避免過於「說教」或硬生生把道理加諸讀者,故喜歡用第一人稱,希望讀者看見我的圖文時像在讀小半的故事,像一個朋友在跟他們分享最近的所思所想一樣。

《樹冠羞避》
油粉彩單印
29.5cm X 20cm

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