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並不能凌駕生活,只有踏實地生活才能得到創作的養分。

張紫敏

張紫敏

社會分階級,藝術看層次;人生或許如層層疊,需要穩固的根基,而創作就是生活的累積。既擅長陶藝,也熱衷於街舞,動靜皆宜的新晉藝術家張紫敏在不同的秩序下,嘗試找尋一個平衡點,踏實地面對生活與創作,一層一層構築她的「序凝」。

張氏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主修純藝術,副修中國語言及文學。她曾於2019年到高雄秋意陶柴燒窯參與藝術家駐留計劃,並於同年到自得窰工作室(火炭)學習。現時成立自己的工作室(L6-06 Soul陶),游走於藝術教育和創作之間。

JJCCAC
C張紫敏
JJCCAC
Q1. J

你對於藝術有甚麼看法?

C張紫敏
A1. C

我不會把藝術看得很重,或執着於某一種媒介,反而希望汲取不同範疇的知識,因此除了純藝術,我也曾修讀人類學及中國文學,亦熱衷於跳舞。我認為當代藝術具包容性,藝術家透過作品帶來新的價值和想法,使觀眾能感受世界並與之溝通。藝術也猶如一面鏡,既反映自身,也映照社會。

從前我會以目標為本,追求藝術上的成就,但現在我屏棄了這些束縛,不為創作而創作,不去想結果,心態因而變得更自由、純粹。我亦希望我的藝術創作能帶來意義及驚喜。

Q2. J

陶藝與跳舞對你有何影響?

A2. C

跳舞是記憶,透過身體語言表達思想,對我來說比較抽象,當中情感的釋放相對陶藝其實更緩慢。我覺得跳舞的鍛練對藝術創作有很大的助益,因為跳舞講求基本功,不能靠語言或外在去包裝,讓我對藝術抱持一樣勤學苦練的態度,誠實面對自己。

至於製作陶藝,總是需要花一些時間進入狀態,這讓我懂得沉澱自己。我在臺灣鳳山的花市認識了高雄秋意陶柴燒窯的師傅,因而在那裏逗留了一個多月鑽研拉坯,從中領悟到拉坯其實與跳舞同樣注重身體的力量和感覺。

高雄秋意陶柴燒窯
2019
高雄秋意陶柴燒窯
2019
高雄秋意陶柴燒窯
2019
高雄秋意陶柴燒窯
2019
高雄秋意陶柴燒窯
2019
高雄秋意陶柴燒窯
2019
高雄秋意陶柴燒窯
2019
Q3. J

在藝術路途上,你有沒有遇上哪些良師益友?

A3. C

我在火炭的自得窰工作室跟隨陳錦成老師學習陶藝三年,他為人低調,忠於自己,從他身上我學到的除了技巧,更重要的是他的精神,以及如何做好一個人。我會說他是我的人生導師,在與他的日常對話中,我了解到他對藝術和人生的看法,藝術並不能凌駕生活,只有踏實地生活才能得到創作的養分。

此外,我也不時與同樣身處JCCAC的攝影老師蕭偉恒閒談,他使我知道從事藝術要懂得「四兩撥千斤」,用最少的力做最有效果的事情;更意想不到的是本地著名陶藝家李慧嫻看過我的作品後,竟然主動聯絡我並一直給我鼓勵。

自得窰工作室(火炭)
2019-2021
自得窰工作室(火炭)
2019-2021
Q4. J

創作靈感的來源是甚麼?

A4. C

對於創作,我多數從文字獲得啟發,亦依賴文字去疏理及抒發感受,例如畢業作品《懸浮》來自西西的《浮城誌異》,那種不能著地的狀態剛好反映我當時的感受,而石頭擊落陶瓷則意味著對工藝的挑戰,希望打破並脫離傳統,從而走向當代。

《懸浮I》
陶瓷裝置 | 2020
《懸浮I》
陶瓷裝置 | 2020
《懸浮II》
陶瓷裝置 | 2020
《懸浮II》
陶瓷裝置 | 2020
《懸浮III》
陶瓷裝置 | 2020
《懸浮III》
陶瓷裝置 | 2020
《懸浮III》
陶瓷裝置 | 2020
《懸浮III》
陶瓷裝置 | 2020
《序凝》

陶瓷裝置 | 2022

Q5. J

可以告訴我們更多關於你將在元創方舉行之展覽「序凝」的內容嗎?

A5. C

這次展覽的主題靈感來自層層疊/疊石仔,從中看社會如何推倒重來,建立新的秩序,並在不斷堆疊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秩序,透過作品凝聚這種狀態。宇宙重力是維持石與石之間平衡的要點,這概念與我於生活上追求平衡相近。平衡可能只是一瞬,當外在的秩序、體制與內在不相稱,我們又如何鞏固內在或創造新的秩序?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作品選擇採用陶土而不是木材,因為陶土像水沒有既定的形態,可以任由我去塑造想要的「秩序」。至於作品沒有上色的原因是希望製造距離感,有別於我們日常肉眼看到具色彩的物品,從而呈現秩序與體制之「無形」。

《序凝》

陶瓷裝置 | 2022

Q6. J

你印象最深刻的作品是甚麼?

A6. C

Antony Gormley於M+博物館展出的作品《亞洲土地》讓我非常感動,它達到了藝術的三個重要層次:觸及普羅大眾、包含文化願景和歷史語境,以及帶來時代的啟示。我認為出色的作品就是所有人都能夠明白,它不但震撼人心,亦會滋長生命並連繫社會。

《療傷洞穴》
2019-2020
《療傷洞穴》
2019-2020
《療傷洞穴》
2019-2020
《療傷洞穴》
2019-2020
《療傷洞穴》
2019-2020
《療傷洞穴》
2019-2020
Q7. J

未來有沒有甚麼計劃或期望?

A7. C

近年,陶藝工作坊興起,但不少為了生存而推出快餐而令陶藝變得單一、功能性。在陶藝迅速橫向發展之際,我希望可以藉著藝術教育及對話讓大家發掘它的深度和可能性。

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