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去了解自己,以及別人的身體與靈魂。我經常感到自己的身體和靈魂在互相拉扯,靈魂想要自由發揮,身體卻像牢籠般困住靈魂,兩者未能和諧共處,這種感覺很難透過文字表達出來,藝術卻可以是出口。

楊小芳

楊小芳

繪畫、站立、跑步,你有沒有認真感受身體每一組肌肉與動作的連繋?一起跟著行為藝術家楊小芳(L5-15)探索肉體和靈魂的關係,從「身體圖式」重新認識自己的身體,並讓感官回到原生的狀態去感知身邊的能量。

畢業於香港藝術學院與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合辦的藝術文學士課程,曾是運動員的楊氏不但挑戰過馬拉松及單車環島,更透過行為藝術拓展身體的可能性與極限。

Untitld III

炭筆紙本 | 2021

JJCCAC
Y楊小芳
JJCCAC
Q1. J

J: 為甚麼會想要成為藝術家?

Y楊小芳
A1. Y

Y: 從兒時老師教我畫山水畫開始,我便對藝術產生興趣,尤其享受創作「從無到有」的過程,投入時的忘我境界,以及創作途中那份平靜舒適、自由和滿足感。後來在香港藝術學院雖然主修繪畫,但也想要跳出框框,探索更多的可能性,所以會嘗試以不同物料、混合媒介來創作。

Q2. J

J: 為甚麼選擇以「身體」作為藝術創作元素?

Phantom

| 2021

A2. Y

Y: 縱觀自己多年的創作也是圍繞「身體」這個主題,尤其是行為藝術的作品,原因是我想去了解自己,以及別人的身體與靈魂。我經常感到自己的身體和靈魂在互相拉扯,靈魂想要自由發揮,身體卻像牢籠般困住靈魂,兩者未能和諧共處,這種感覺很難透過文字表達出來,藝術卻可以是出口。

我最近也在思考為甚麼我會喜歡行為藝術,並讓觀眾介入作品。我想可能是因為我的潛意識希望透過與觀眾互動,從他們身上找回一雙手。再者,行為藝術能展現張力,以及一些只靠畫作或裝置藝術未能呈現的概念性想法。藝術家與觀眾共同經歷過程,儘管不一定會產生共鳴,但至少能一起創造回憶,讓公眾成為作品的一部分。

Phantom

| 2021

Q3. J

J: 可以分享你到臺灣學習並認識身體的體會嗎?對於創作有甚麼得著?

A3. Y

Y: 從前我對於身體沒多大意識,為了深入認識自己的身體,並準備2019年的「身體圖式」個展,便決定去上臺灣舞者林晏甄的形體課。老師以另類的方式開啟我們身體的感知,過程有點像做運動,但消耗的是內在精神。其中的一個練習是步行,邁步之前首先要立正站好,我這才發現光是以正確姿態站立已很吃力,原來我連最基本的走路也不懂。通過這樣的肢體鍛練,慢慢便會達到形神合一,身體回復原始、極致的狀態,感官也頓時變得敏銳,能察覺微小的變化,例如步行時相關肌肉的縮放,甚至乎看見周遭的能量幻化成不同的形狀。

這些新體會不但打開了我身體的各種可能性,也改變了我的創作和思考方式。以前我會按計劃進行創作並追求完美,人比較拘謹且多顧慮,現在則變得更靈活,亦更敢於挑戰未曾嘗試的事情,如長時間的行為藝術表演。

在臺灣學有所成後,我亦希望透過舉辦探索身體的工作坊,讓大家放慢腳步,專注於平衡,並放下以往對身體的記憶,重新感受及了解自身。

《身體圖式》
| 2019
《身體圖式》
| 2019
《身體圖式》工作坊
| 2019
《身體圖式》工作坊
| 2019
Q4. J

J: 參與過的藝術項目之中哪一個令你印象最深刻,可以分享當中的經歷嗎?

Disc

| 2021

A4. Y

Y: 印象最深的是最近的行為藝術創作《Disc》,靈感源自生活感受——有見近日社會上有些人自覺被一種集體恐懼籠罩,而我認為恐懼就如快樂一樣會感染他人。於是我用感光物料在上衣重複寫上「他們/害怕」等字詞,長褲上則是一句「我們為何要恐懼他們?」,藉此邀請觀眾思考我們恐懼的到底是甚麼,並讓他們拿起紫外光電筒照看我衣服上的文字,然後用黑色筆寫下他們的回應或想法。

我很重視行為藝術中「我」、「觀眾」、「時間」及「環境」四者的關係。我不希望永遠是作品的主導者,而觀眾只是來看「我」這件藝術品,因此不斷嘗試突破觀眾與我之間的距離,這次我就讓觀眾自行決定他們與我的距離。

行為藝術很多時候會視乎當下的氣氛和情況決定時間的長短,並作出即興的調整,例如這次在環境擁擠時我選擇用膠布蒙蔽雙眼,不讓視覺或下意識影響我與觀眾的距離。有趣的是觀眾會以政治角度解讀作品,將之與白色恐懼相連,雖然這並非我的創作原意,但我還是很滿意觀眾給我的反應,讓時空彷彿回到2019年。

Disc

| 2021

Q5. J

J: 未來有甚麼新計劃嗎?

A5. Y

Y: 我將會聯同其他藝術家參與今年十二月的JCCAC藝術節,並帶來近日積極籌備的一個挑戰身體極限的行為藝術作品,內容與「力度」有關,希望透過彈性物料探討人與人之間的聯繫,以及身體能承受的痛楚。究竟如何拿捏適當的力度?你又會否考慮對方的感受?這會是作品帶給大家的問題。

《此曾在》系列一

| 2017

《此曾在》系列一

| 2017

我只是純粹喜歡藝術,而我剛好沒有了雙手,但這不會規限我的創作,與其他藝術家一樣,我也會盡力做好每一件作品,因此不需要特別給我這樣的一個身份。

楊小芳

Q6. J

J: 如何看待「展能藝術家」這個身份?

In Vain

| 2019

A6. Y

Y: 我認為「展能藝術家」是一個不太好的標籤,我只是純粹喜歡藝術,而我剛好沒有了雙手,但這不會規限我的創作,與其他藝術家一樣,我也會盡力做好每一件作品,因此不需要特別給我這樣的一個身份。

Inside the Wall

| 2018

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