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藝術能夠豐富粵劇戲服文化,改變人們對傳統固有的看法,讓粵劇更容易接觸得到,並融入日常生活之中。

謝西

謝西

觀賞粵劇時,有誰懂得欣賞伶人穿著的戲服?穿越傳統歷史文化與現代數碼世界之間的鴻溝,跨媒體藝術工作者謝西(L8-09)以全新而多元化的藝術形式重新詮釋粵劇服飾,讓其注入新生命,並通過研究去記錄那些被遺忘的歷史。

謝西早年於多倫多約克大學修讀藝術學位,其後完成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碩士課程,近年致力於推廣及傳承粵劇戲服文化。在2017及2020年她分別為香港文化博物館完成多項有關粵劇戲服的研究報告及紀錄片。她的數碼和動畫作品亦於國際電影節上獲得了多個獎項及專題評論。

Q1. J

J: 為甚麼會選擇修讀藝術及研究粵劇戲服?

關乃康的手稿

香港資深粵劇戲服畫花師傅

A1. C

C: 因為爺爺於炳記繡家從事粵劇戲服製作的緣故,我從小就接觸不少戲服,它們是我童年回憶的一部分。長大後發現自己有藝術天賦,因此選擇修讀藝術。除了繪畫,我亦曾在外地進修藝術史、化妝、造型設計等,但始終自己最熱衷於繪畫,所以最後決定專心畫畫。

在香港從事戲服製作的師傅現在寥寥無幾,而且他們都年事已高,我恐怕粵劇戲服文化在不久的將來會失傳,便抱著強烈的使命感開始著手研究,嘗試透過記錄填補當中的歷史空白,把戲服背後的故事和手藝以各種形式承傳下來。

關乃康的手稿

香港資深粵劇戲服畫花師傅

上上落落 - 謝西畫作展

2018

Q2. J

J: 可以分享一下你的藝術研究及心得嗎?

A2. C

C: 從事戲服研究非常艱鉅,因為在本地很難找到同行及完整的歷史記載,幸好我有相關的人脈可追溯。由於研究的關係,我很榮幸認識了關乃康師傅,他是香港數一數二的畫花師傅(戲服設計師)。感激他對我的支持與信賴,並願意傳授粵劇戲服相關知識,如圖案設計、過花和畫花的技巧等,更把部分手稿留給我,使我能夠建立穩固的根基去展開我的藝術研究。

外國其實有不少人對粵劇感興趣,我在加拿大遇上了同樣研究粵劇戲服的劉詩源博士,一拍即合,便參與她的研究,我的作品《找。尋》亦收錄於她的著作《巧線天承 – 粵劇視覺和物料文化》,並就此在當地進行了一系列演講。

講座
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國學中心 | 2017
《巧線天承 – 粵劇視覺和物料文化》
劉詩源 | 2019
《巧線天承 – 粵劇視覺和物料文化》
劉詩源 | 2019
《巧線天承 – 粵劇視覺和物料文化》
劉詩源 | 2019
講座
加拿大UBC人類學博物館 | 2019
Q3. J

J: 你有甚麼創作理念?

A3. C

C: 我的創作可以說是粵劇服飾研究的延伸,我會把當中發掘到的微小細節放大,並抽出來成為創作主題或元素。我期望作品能從藝術的層面讓粵劇戲服昇華。

香港擁有不少非物質文化遺產,它們一直存在於身邊,只是我們不以為意,所以我也希望藉著現代化、創新的藝術創作把這些文化重新介紹給大家,使它們不會被遺忘。

《紅的記錄》

藝術裝置 – 混合媒體 | 2017

《紅的記錄》

藝術裝置 – 混合媒體 | 2017

《無聊》

藝術裝置 – 混合媒體 | 2021

《無聊》

藝術裝置 – 混合媒體 | 2021

Q4. J

J: 你的創作是如何做到「新舊轉化」?

A4. C

C: 有感數碼藝術近年日益流行及應用廣泛,我便嘗試透過它令傳統文化產生更多的可能性。《找。尋》是我的第一件數碼藝術作品,以三維影像及慢動作呈現水袖的動感與美感。水袖是粵劇戲服的重點之一,它亦讓我想起小時候學過的中國舞。

去年,我得到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數碼平台計劃」的支持而舉辦了「以秒化之名 – 謝西的古伶精怪」展覽,當中的360度沉浸式虛擬體驗作品《捉福》便把粵劇戲服的一些特色,例如祥雲、水疆、蝙蝠等變成精靈,讓觀眾去捕捉。其實戲服上不同的圖案代表不同的身份,例如菊花屬於中年女士,牡丹屬於小姐,而竹則是書生,希望透過互動大家會對這些圖案留下深刻的印象或美好的回憶。

《找。尋》
2016
《捉福》
以秒化之名 – 謝西的古伶精怪 | 360度沉浸式虛擬體驗 | 2021
《捉福》
以秒化之名 – 謝西的古伶精怪 | 360度沉浸式虛擬體驗 | 2021
《捉福》
以秒化之名 – 謝西的古伶精怪 | 360度沉浸式虛擬體驗 | 2021
《上雲端了》
以秒化之名 – 謝西的古伶精怪 | 藝術裝置 – 混合媒體 | 2021
《上雲端了》
以秒化之名 – 謝西的古伶精怪 | 藝術裝置 – 混合媒體 | 2021
Q5. J

J: 你認為傳統粵劇戲服在當代藝術中有著怎樣的價值及關係?

A5. C

C: 戲服是粵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令觀眾投入於表演,並讓人記得不同的角色。當代藝術能夠豐富粵劇戲服文化,改變人們對傳統固有的看法,讓粵劇更容易接觸得到,並融入日常生活之中。雖然香港很多元化,但我們不能忽略中國傳統文化,因為它是我們的「根」,而粵劇在當中絕對有它的存在價值。

日出日落 – 在不常中渡過

謝西新作 | 2022

Q6. J

J: 可以告訴我們更多關於你將在元創方舉行之展覽「日出日落–在不常中渡過」的內容嗎?

A6. C

C: 疫情時期,我不時會到嘉頓山看日落,這啟發我去思考疫情之下有甚麼是恆常不變,又會讓人產生共鳴。日出日落是自然定律,每天如常發生,然而我們對這「日常」卻會因不同的經歷而有不同的看法,這是我希望透過展覽來表達的意念,觀者可以在安靜的環境中隨意感受、體驗生活。

這次展覽的作品運用了猶如戲服般鮮豔的螢光顏料,但色調較從前的作品柔和。畫作結合我看過的風景與想像,以及粵劇戲服元素像崇山、水疆、日月祥雲等,構圖的方式則參考了古地圖和山水畫的散點透視。我亦透過西方繪畫技法嘗試營造中式刺繡的質感,希望達到中西連結之外,畫面也具深度、豐富且耐看。

《日出日落》系列27
塑膠彩布本 | 2022
《日出日落》一對
塑膠彩布本 | 2022
《日出日落》一對
塑膠彩布本 | 2022
我的創作可以說是粵劇服飾研究的延伸,我會把當中發掘到的微小細節放大,並抽出來成為創作主題或元素。我期望作品能從藝術的層面讓粵劇戲服昇華。

謝西

《看着你 看着我》
藝術裝置 – 混合媒體 | 2022
《看着你 看着我》
藝術裝置 – 混合媒體 | 2022
《看着你 看着我》
藝術裝置 – 混合媒體 | 2022
Q7. J

J: 未來有甚麼創作計劃?

A7. C

C: 未來我會繼續把握各種機會推廣粵劇戲服文化,希望能邀請相關的師傅作講座,分享刺繡的功夫與技巧,亦會持續發展數碼藝術及研究,讓後人有一個平台能夠完整了解粵劇戲服的歷史,從而懂得欣賞它。個人創作方面則暫時會專注於繪畫。

Cosmism Series - #10

水彩紙本

最上